2022/23 年度山野「生」蹤 — 尋找失落的漁村
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小學
科目:常識及體藝科 | 授課日期:12月16日(11:30-12:20) | |
班別:五及六年級 | 課節:1課節(50 分鐘) | |
授課老師:吳金曉、陳康凝 | 課題:尋找失落的漁村 | |
學生已有知識: |
| |
教學目標: |
| |
相關價值觀 | 「勤勞」、「堅毅」、「責任感」、「承擔精神」、「國民身份認同」 | |
相關理論:體驗式學習(Experiential Learning)
1.事實(Fact):經驗回顧 / 2.感受(Feeling):感受(分享感受) 3.發現(Finding):發現(學習檢視) / 4.計劃(Future) :將來(前瞻探索) |
教學編排:
所需時間 | 學習活動流程 | 學與教理論 | 教學資源 |
5分鐘 | 引入: 重溫實地考察影片 | 事實(Fact):經驗回顧 | 視像短片:001實地 |
20分鐘
| 活動一:從灰窰看傳統漁村的美德及中國傳統古窰。 老師提問:
上窰村/起子灣村/曝罟灣村
成品用途:
窰: 表示燒製瓦器的地方。 本義: 燒磚瓦陶瓷器的灶 引入中國各地均有古窰,各有特色,聞名中外 瓷網:http://www.zhongguociwang.com/list.aspx?cid=183
記述大埔碗窰遺址 — 昔日新界陶瓷器工業中心
老師講述有甚麼因素會影響一件器皿的質素(加入steam元素)
窯爐千度 一次成型(工匠絕活):http://fj.people.com.cn/BIG5/n2/2021/0409/c181466-34666317.html
保育重要性(請學生完成工作紙相關內容)(見工作紙) 在我們考察學習後,對以下內容作出建議: 灰窰:
| 發現(Finding):發現(學習檢視)
感受(Feeling):感受(分享感受)
計劃(Future) :將來(前瞻探索) |
視像短片:002陳天觀先生
視像短片:003大埔歷史足印(碗窰)
視像短片:
|
20分鐘 | 活動二:從曝罟灣堤圍看傳統漁民的智慧及堅毅精神
保育重要性(請學生完成工作紙相關內容)(見工作紙) 在我們考察學習後,對以下內容作出建議: 曝罟灣:
其他:(見討論工作紙) 建議:山野生蹤學習徑
小結:
| 事實(Fact):(經驗回顧)
發現(Finding):發現(學習檢視)
發現(Finding):發現(學習檢視)
感受(Feeling):感受(分享感受)
計劃(Future) :將來(前瞻探索)
| 視像短片: 005灣月堤畔 - 曝罟灣 視像短片:006引入罟字解釋
屏山文物徑 https://www.amo.gov.hk/tc/heritage-trails/ping-shan-heritage-trail/visitors-centre/index.html
保育與傳承建議工作紙
活化歷史建築 |
5分鐘 | 總結:
| ||
5分鐘 | 活動三:延伸學習
|
參考文獻:
- Roger Greenaway:「動態回顧循環」Active Reviewing Cycle
https://reviewing.co.uk/_site.htm
- 陳天權:《時代見證: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》、《被遺忘的歷史建築》、《香港歷史系列:穿梭今昔、重拾記憶》等書籍
- 上窰民俗文物館虛擬導覽
https://www.heritagemuseum.gov.hk/zh_TW/web/hm/museums/sheungyiufolk.html
附件:
- 2023優秀教師選舉(第十八屆)KC教學影片
- 山野生蹤(尋找失落的漁村)_教案簡報
- 課堂及延伸工作紙
- 教案內各短片及相關連結
- 基真小學_山野「生」蹤計劃分享
特別鳴謝:
- 陳天權先生為是次實地考察作現場導賞(文物古蹟部份)及參與同行。
Hiking Keichun | Facebook (Facebook專頁)
© 03-2024 吳金曉